欢迎光临进入深圳市开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!
返回首页联系我们在线申请
深圳市开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13602283892

在线申请 - 课程试听

行业动态
深圳市开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/ 新闻中心 / 行业动态

中国制造2025

作者:开胜咨询发布日期:2022-03-25浏览人数:486

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,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。

19世纪中叶以来,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满怀实业兴国梦想,探寻工业强国之路。新中国成立60多年,中国制造业起步于一穷二白,筚路蓝缕、从小到大,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,规模跃居世界第一,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、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。

在新的历史时期,以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,立足治国理政全局,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。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,《中国制造2025》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。

中国制造:走自己的路

先看一组数据――

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,201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.8万亿元,占GDP的比重达到35.85%。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,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。

与此同时,2014年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幅为3.3%,较上年大幅放缓8.9个百分点。这说明,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,“中国制造”逐渐呈现后劲不足的态势。

2014年,我国共有100家企业入选“财富世界500强”,比2008年增加65家,其中制造业企业56家(不含港澳台),连续两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数仅次于美国(130多家)的第二大国。

但与此同时,我国高端芯片80%依靠进口;生产一部178.96美元的苹果手机,负责组装的中国企业仅得6.5美元;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的全部发动机均靠进口。

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,虽然从“体量”上中国已成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,但大不等于强。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薄弱、共性技术缺位,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仍有不小差距。

曾几何时,我国“人口红利”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成本优势。那时,我们被称为“世界工厂”。如今,我们的“世界工厂”存在诸多结构性矛盾:核心技术不足,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低端制造与技术模仿阶段;产品附加值和利润升值空间严重受限;片面追求经济增速,高消耗、高污染产业使青山绿水渐行渐远。

从当前国内外形势看,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智能制造、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交叉融合,正在全球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。世界强国已经洞悉科技创新趋势,发达国家纷纷选择重振制造业,不仅因为制造业解决就业,体量巨大,一个更深的含义是提振国家整体创新力。

历史证明,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,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,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。实践也证明,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,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。中国只有抓住这次工业革命的脉搏,才能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抢占未来先机。

如此背景下,中国制造要寻求转型升级,就必须在方向、重点等关键环节探索规划全新的应对之策,并且及时推进予以落地实施。《中国制造2025》正式对外,框定了一条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之路。

中国制造要转型,一个亟须实现的转变,是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创造”,即坚持创新驱动,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。而要实现这一转变,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、中国品牌等,都是绕不开的关键词。转型的思路,“藏”在数据里――

2013年,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1800亿元,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%。但与世界强国相比,产业创新能力还有不小的差距。数据显示,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%以上,95%的高档数控系统、80%的芯片、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、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。因此,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,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创新能力,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。

2014年,我国能源消耗42.6亿吨标准煤,约70%是工业消耗;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569立方米,远高于日本的88立方米、韩国的55立方米。因此,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制约问题,唯一的出路就是绿色发展。要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,提高产业发展效率,建立―个高效、清洁、低碳、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。

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价格约10美元,在中国离岸价格仅2美元,去掉成本,贴牌生产毛利只剩0.35美元。品牌缺失导致中国企业只能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,辛辛苦苦“为人作嫁衣”。因此,“中国创造”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际名牌。

当前,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,制造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通过实施《中国制造2025》,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、创新升级,必将为我国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。

中国制造:由大变强 徐蓉

如果用一个词形容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全部内涵,工信部部长苗圩给出的答案是“由大变强”。

剑指建设制造强国

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,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。《中国制造2025》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,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,更多依靠中国装备、依托中国品牌,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,具有重要意义。特别是现阶段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资源难以支撑、环境压力加大、市场竞争激烈、利润空间挤压、个性定制需求尚难满足、全球经济震荡、产业变革将临等方面挑战,发展先进制造业势在必行。

要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,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,由资源消耗大、污染物排放较多的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,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,《中国制造2025》提出,坚持“创新驱动、质量为先、绿色发展、结构优化、人才为本”的基本方针,坚持“市场主导、政府引导,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,整体推进、重点突破,自主发展、开放合作”的基本原则,通过“三步走”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:第一步,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;第二步,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;第三步,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,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,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。

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,《中国制造2025》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――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;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;强化工业基础能力;加强质量品牌建设;全面推行绿色制造;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,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、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、航空航天装备、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、电力装备、农机装备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;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;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;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。

后续政策陆续出台

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表示,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文件会是一个“1+X”的政策组合形式:在《中国制造2025》这个总的纲领之外,还会出台一系列行动方案、行动计划或是专项规划,列出《中国制造2025》中的一些难点、重点问题,由各个部门共同协调解决。“X大约十个左右,里面有五大工程,这五大工程下一步要编制实施方案。”他透露,这项工作已经启动,预计将在今年年底。

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期限长,要实现目标可谓是任重道远。由于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,我国经济也处于快速发展之后的转型期,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,为促进目标的实现,国家应集中整合资源,尽早出台具体的配套措施,抓住机遇,促进制造业关键配套产业竞争力的提升;制定相应金融政策,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并购。企业应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,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转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,改变资源消耗大、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,推行绿色制造。

工信部透露,将“成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,统筹推进《中国制造2025》各项战略任务实施。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,为规划实施提供持续的、高水平的决策咨询。”各地区、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意义,加强组织领导,健全工作机制,研究制定实施方案,细化政策措施,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。

中国制造:核心是中国智造 詹玉麒

美国有“工业互联网”战略,德国有“工业4.0”。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,“中国制造2025”与“工业互联网”“工业4.0”有哪些异同?其中提及的五大内容又是什么?

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介绍说,“中国制造2025”与德国工业4.0既有很多相同之处,也有很多不同之处。从时间段上看,德国实现工业4.0大体需要8-10年,和“中国制造2025”基本在一个时期。从内容上看,德国工业4.0和中国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、发展物联网或工业互联网有异曲同工之处。“如果说有什么不同,就是我们的发展阶段、发展水平不同。我们要结合中国工业企业的实际,把发展的路径选择好,走一条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。”

“中国制造2025”五大核心

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,《中国制造2025》规划纲要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:

创新驱动。眼下,我国制造业要素低成本的传统优势已难持续,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。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王忠宏表示,“强调创新驱动,就是要加强研发、专利、商标、设计、复杂劳动力、软件、数据库等知识资本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导作用。同时,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,培育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。”

质量为先。质量和效率是当代制造业发展的两大问题。我国在产品质量上还存在不少问题,需要精益求精、不断提高。专家指出,眼前的生产方式变革是个契机,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,积极推进机器替代人,发展柔性化、智能化制造来提高产品质量,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。

绿色发展。随着资源环境矛盾的日趋尖锐,必须实现由高耗能、高污染发展模式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,使得产品从设计、制造、包装、运输、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小,资源消耗尽可能少。

结构优化。“这是多方面的。”王忠宏认为,优化结构包括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;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;引导大小企业互利共生,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健康地竞争合作;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,提升制造业全球布局能力等。

人才为本。实现制造业由大向强的跨越,说到底要靠人。要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、引进和使用力度。同时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技工队伍,使工业基础更为扎实。智能制造:远大目标须务实践行

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工业界最先提出了“智能制造”的概念,后来被普遍引申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生产的数据收集、分析、决策等环节,最终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生产方式。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表示,智能制造是指基于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贯穿于设计、生产、管理、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,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、智慧优化自决策、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、系统和模式的总称。

《中国制造2025》指出,要编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,明确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和重大布局。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,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。强化应用牵引,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,协同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、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。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、智慧决策、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、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,突破新型传感器、智能测量仪表、工业控制系统、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,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。

《中国制造2025》还要求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。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/数字化车间,加快人机智能交互、工业机器人、智能物流管理、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,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、数字化控制、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。

智能制造,布局成形

李东表示,预计要连续实施3年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,计划今年选30个以上试点示范项目。到2016年继续扩大试点,边示范、边总结、边推广,2017年准备全面推广。

李东强调,中国工业目前的情况非常复杂,各个行业进展不一。有一个形象的比喻,是说中国制造业刚刚完成了机械化,正在实施自动化,眼睛望着信息化。实际上,这说明我国是多种情况重叠,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存在重叠。要分类施策、分类指导、分步实施,智能制造才能推行下去。

装备工业司正在从五个方面着手,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的实施。第一,是联合中国工程院研究智能制造的总体发展战略,明确将来的发展重点、总体布局、实施路线图。第二,标准先行,建立智能制造的综合标准化体系。第三,下大力气解决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的自主安全可控问题。第四,从6个方面开展试点示范。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,主要是选择有条件的地区、企业和行业,开展试点示范:一是流程型的制造,二是离散型的制造,三是智能装备和产品,四是智能化管理,五是智能服务,六是智能制造的新业态新模式。第五,就是要大力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,构筑智能制造的基础和环境。

上一篇:没有了!

下一篇:《“十四五”智能制造发展规划》解读

全国咨询热线 13602283892

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南联社区龙园路7号

邮箱:liuqi@sz-kaizen.com

扫码关注开胜咨询

Copyright © 2022 深圳市开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备案号:粤ICP备19048258号-1
开胜企业咨询 留言
宇安机电 电话
宇安机电 微信
宇安机电
返回顶部